618结束之后

这周都在忙 618 的事情,总算是忙完了,史上最长的一次 618 。今年的618是从业以来最差的一次 618 ,也是之后最好的一次 618。这次的 618其实没有做好。很对事情想做却感觉到无能为力。老板的住院,人员的缺失,招人的进度一直没来上来。

现在不仅仅是企业找人难,更难的是市场上面试的人。首先从企业角度上,现在经济这个条件了,我招一个人的成本太大,为什么不能用更高的工资去招到一个合适的人,另外一个就是现在的招聘软件吃相是真的很难看,发布一个职位 先收个418,和面试的人交换微信要钱,打招呼每天有限制,超过了限制就要继续充钱。

这不就是纯纯的收割嘛。或许这就是为什么Boss直聘的股价和利润会不断的上升的原因,羊毛始终出在羊生上。每年的 618 之后也是一次找工作的时期,第一是毕业生开始进入市场;第二,没做出业绩的运营现在都没裁掉了。

坦诚的讲,我现在的业绩也不好,这里面有各种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配合的问题。业绩的问题,现在就先讲这么多吧,后面看看招到人再优化下,推广再往上加加,价格在乱乱,看看能不能把销量提上去。做品牌的经销商始终会被业绩压着,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我现在做的这个类目,周五采销发了个信息说这个品牌业绩超过小米POP第三方商家的第一了。这个品牌是看着慢慢做起来的,还是蛮感概的,希望这个品牌越来越好吧。

但实际上是,每家经销商为了完成业绩每天都在补数据(刷单),拿返点,国内大部分都品牌经销商,不是简单的拿个货,赚个差价,你要完成品牌方指定的销售业绩,完不成的话可能会影响你家的授权。另一个就是返点,固定的型号你卖出去多少台,给你一台返 10 元或者是20元,其他的比如像618、双十一这种大促,还有推广的返利拿。所有的前提条件都是业绩,简单点讲就是拿业绩说话,特别是在我们这种环境中。

看似跳出了一个圈,其实进入另一个圈。

618的当天京东写了一封公开信,具体信的内容可以看下京东黑板报的这篇文章致全体酒店经营者的一封公开信 致全体酒店经营者的一封公开信京东现在是又打算做酒店了,之前是做外卖。京东外卖运营的并不好,送餐的时间非常长,我现在点外卖都不用京东外卖。

很好奇京东外卖,为什么不单独做一个App,而是要在京东App的基础上加上外卖这个入口,获取京东的管理层看到的App的打开率,但是又有多少会连带去购买商品的?之前看到写的一篇文章说会连带购买商品,但实际的数据却没有,产生了多少销售额,对第三方商家带来了什么?

另一篇文章也可以看看,是晚点写的 https://mp.weixin.qq.com/s/l-R3SnnHpzRGVFAUe-bp_Q 具体链接,复制到浏览器上打开,里面有一句话,作为第三方商家看到之后是很寒心的。

体验做到最好,成本做到最低,但最低成本绝不能建立在压榨员工的基础上。当然我们的员工会比较苦、比较累,比如 618 这两天无数人在加班加点,这一点我真的没办法,如果人家都是每天干 12 个小时,我们京东如果不拼也活不下去。我们是在吃老本,如果没有京东自营这个优势的话,如果我是纯平台模式的话,京东早死了。

京东自营才是亲儿子,这是在我们第三方商家里的共识。京东是所有国内平台里扣点最高的,费用最不明朗的,稍不小心就会有各种保险费用,最主要的就是这些保险费用你是没有主动去开的,京东会偷偷给你开的。

京东物流和京东商城的商品排名是有很大的关系,自营的产品是所有都要入京东的八大仓库,可能还更多。第三方商家只能把一款产品推爆之后再选择入仓(但现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爆款。自营也分为真自营和假自营,所有和流量相关的生意都能卖钱。“自营”这个标也能。当流量变成生意,一切都变成数字,搞点手段数字就上去了,业绩就上去了。

谁不喜欢“正增长”呢?

618结束当天,无意间看到朋友圈,之前对接的京东采销发的朋友圈文案,“始终在距离客户最近的地方”,我想下一句就是,始终距离商家最远的地方。京东始终是一个上市公司,是要赚钱的,今年的财报一定很好看的。

当一个平台脱离了它的定位,或许会有下一个平台会出来,要么就是老客户的流失。最近当了几天的客服,在京东上购物的客户质量是越来越低的。

以上所有都是假的,不必当真,就当是酒后的胡话。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